首页 资讯 电影 爱奇艺朱梁:用虚拟拍摄,给《唐诡长安》做了一场“梦”

爱奇艺朱梁:用虚拟拍摄,给《唐诡长安》做了一场“梦”

近期最火的国产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以下简称《唐诡3》),看了吗?

开播四天热度破万,豆瓣评分8.1……尤其第三单元《诺皋记》,被观众大赞“封神”。

编剧魏风华开头就给单元男主孟不疑写了一场梦,他总怀疑漂亮妻子红药会背叛他,梦见妻子夜晚骑缸从西北长安飞到江南会情郎,情郎却没有脸。


△ 《唐诡3》志怪小故事

这场梦在整个单元中非常重要,直接奠定红药在三个男人之间“反复横跳”的人物关系,也为结局红药的真实目的埋下伏笔,更为全剧大添“诡味儿”。

但怎么实现这一场跨地域的诡异梦境?出品方长信传媒董事长、该剧监制郭靖宇从看到剧本起就被难住了,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拍。

最后,是爱奇艺虚拟制作团队解决了这个问题。成片中这场梦瑰丽诡异,充满唐传奇独特的故事质感,单元一开场就紧紧吸引住了观众。


△ 《唐诡3》孟不疑的一场梦

这次合作刷新了郭靖宇对虚拟制作的认知,《唐诡3》单一场景实践之后,他立刻决定复购虚拍技术,在刚刚开机的神话剧《烟雨神游记》中选定了多个虚拍场景。

虚拟拍摄,可以简单理解为将计算机实时渲染的虚拟场景投放至LED大屏幕,结合摄影机追踪系统实现虚实画面无缝融合的拍摄方式,便于打破剧组拍摄的场景限制


△ 虚拟影棚拍摄现场

但此前在国产剧序列中,虚拟制作一度被视为降不下成本、做不好效果的“鸡肋”,怎么悄悄进化成了我们看不懂的样子!

虚拟制作技术已经进化到什么程度了?在各类型项目中,提质增效实际效果如何?

各大流媒体平台都在加码虚拟制作,是内卷还是拔尖儿?AI大模型爆发,将对虚拟制作产业产生哪些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专访了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请他结合项目应用,详细阐释了虚拟制作技术的实践效果,探讨了整个虚拟制作产业的破界与未来。


△ 爱奇艺副总裁、智能制作部负责人朱梁

在AI赋能下,虚拟制作技术已经突破题材限制、高比例实现提质增效并且反哺到内容创作端,未来或将走向分层化、智能化,为更极致的沉浸式娱乐体验奠基。

01 题材不设限,虚实之间的效率革命


其实早在2023年拍《唐诡2》,郭大(郭靖宇)就和我们碰过虚拍应用,只是当时技术受限、时间紧张,就没做成。
但这次沟通让主创团队充分了解了虚拟制作的能力和工作流程,所以当《唐诡3》这场梦的实现陷入僵局时,郭大第一时间找到了我们。


朱梁还记得,当时单拍摄方案就和主创来来回回讨论了几周,哪里虚拍?哪里用实景?怎么配合演员吊威亚走位?虚拟制作团队通过1:1模拟实拍的镜头预演和技术预演方式,逐步和主创团队就拍摄方案达成共识。

根据美术场景设计图,虚拟制作团队与主创敲定了虚拟景与实景区域的划分方案,在500多平米的LED屏幕上定制了虚拟背景——一个梦幻感极强的朝霞氛围数字场景

同时,置景团队在屏幕前支持100吨承重的360度电动防水转台上,做出“山顶、林间、残塔”实景。

虚实融合,让演员坐着水缸飞入这场幻梦,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 《唐诡3》虚实结合效果


拍得很顺,(巨兴茂)导演对效果特别满意。


现场还完成了一个大挑战,朱梁提起这件事依然兴奋。


按照方案,我们只做了一个方向的虚拟场景,说白了这样不能支持反打。
导演在拍的过程中觉得场景很好,提出想挑战一下,能不能现场做一个反打的角度出来?把效果做到最好。
我们虽然很紧张,但团队反应速度很快,直接现场做出了数字资产的不同角度,演员站位都不用动,立刻就能反打拍摄。这也是对我们制作能力的一个小考验。



△ 《唐诡3》数字资产现场调整配合正反打

虚实结合的“考验”,已经让这个团队在各类型项目中“身经百战”。

江湖奇谋剧《云襄传之将进酒》是个很好的案例,不同于《唐诡》系列的瑰丽“诡味儿”,《云襄传》系列讲究画面的诗意氛围,第一部就凭借声、画、台词、表演共同构建的智侠江湖文学气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豆瓣11万+人评分7.3


△ 《云襄传》山水美学

续作延续风格,导演希望在虚拟棚里呈现一个“河岸边晨雾氤氲”的场景,并且能保证持续拍摄。


晨雾在实拍中是比较难的,首先能不能等来就是个运气问题,其次真实晨雾最多持续半小时,太阳一出来就散了。
虚拟棚就能提供这样一个持续的环境,实现无限制的Golden hour,帮创作者尽情挥洒才华。


朱梁介绍,团队在屏幕上做了三个“2米*2米”的开口,让光线从不同的方向打过来,再配合现场实景的烟雾,对朝阳、夕阳气氛起到了非常好的烘托作用。


△ 《云襄传之将进酒》虚拍现场

在数字资产方面,团队还做了很多活灵活现的CG动物


比如飞鸟、游鱼,还有自然景观里的牛、羊、鹿等,可以跟随拍摄视角转换实时渲染,极大增强了画面的生动美感。


古装悬疑剧《魅影神捕》属于“由虚到实”的实践,剧中的关键场景“金龙殿”在殿内外分别有一根巨型金龙柱和两个高大威猛的海神像。

虚拟制作团队不仅为这两个重要道具制作了精细的数字资产用于上屏拍摄,更将其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成了实景道具,复用于其他关联场景的拍摄中。


虚实结合、互相赋能,我们打通了真实和虚拟之间的边界。



△ 《魅影神捕》虚实结合效果

虚拟制作只能应用在仙侠、神话、古装剧里吗?

朱梁透露:


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们去年就完成了一部现实题材作品的虚拟拍摄工作。


根据项目需求,爱奇艺虚拟制作团队复现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一个火箭组装车间和一个飞机制造厂


△ 笔者用AI生成“90年代飞机制造厂”效果图

现实中,类似场景早已被拆除。按照常规拍摄思路,不管是重新搭景还是全程视效,都会耗费大量时间、经费,偏偏项目又需要快速上线。

这时候,虚拟拍摄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在有限时间里,我们甚至在虚拟拍摄中完成了后期前置,拍完调色就能达到正片要求。虽然项目还在保密阶段,但可以告诉大家,看过的人都觉得质量非常好。


现实题材实现了零的突破,多个科幻题材项目也进入了规划阶段

朱梁相信,虚拟制作必然在国剧序列中从“单点尝试”逐步走向常态化,掀起一场技术赋能创作的效率革命。

02 复购常态化,虚拍重塑影视创作想象力

2025年最普遍的变化是,几乎每一个使用过虚拟制作技术的主创团队,都会选择复购

从第一部使用虚拍的S级仙侠剧《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开始,恒星引力就在持续复购,包括刚刚收官的《天地剑心》、某头部院线电影等。


△ 《天地剑心》虚拟拍摄现场

《云之羽》《大梦归离》连续两部剧中深度使用虚拍技术的美术指导张继尧表示:

几分钟内切换数字场景的虚拟拍摄,在性价比上远胜于传统拍摄方案,这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快速试错的机会,让创意的实现变得更加迅速


△ 《大梦归离》里虚拟制作“大荒海边”场景

在朱梁看来,这是技术进步赋能影视制作的必然发展过程。主创使用过虚拍之后切身感受到效果好降成本,对新科技的认知增强,自然会选择继续使用。

但也必须承认,相对于延续数十年的传统剧组拍摄方式,虚拟制作整体还是个较新的概念,并没有走进绝大多数主创的视野里。在一部影视剧复杂的场景与镜头设计中,虚拟制作也只参与了极少一部分。

他更期待的,是导演、编剧、摄影、美术、剪辑等更多工种的创作者都能入场了解虚拟制作,打破固有认知,进一步解放想象力,让技术直接赋能创作源头


△ 媒体探班虚拍棚


不一定非要等剧本成熟了再去找拍摄方案,导演、编剧完全可以在早期就去了解技术边界在哪,我相信一定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灵感。
它可能是一个特别飞扬的想象,也可以是拍摄难度、制作成本极高的设定,但只要能通过虚拟制作实现,就能大幅缩短从文字到观众的呈现路径。


比如,《大王别慌张2》


△ 《大王别慌张2》剧照

这是爱奇艺自制的系列喜剧微短剧,为土豆、吕严等《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选手量身定做,化用《西游记》背景,讲述熊猫小仙潜伏花脖子山的故事。

设定新奇、故事搞笑、演员自带号召力,该剧第一部就收获了豆瓣5万+人评分7.8猫眼短剧热度榜年冠等好成绩,堪称“小成本撬动大流量”的经典案例。


△ 《大王别慌张》豆瓣评分7.8

第二季如何更上一层楼?主创早早接触虚拟制作团队,希望能在拍摄中充分释放想象力。

在更具喜剧风格化的表现手法上,朱梁和导演金哲勇一拍即合。


比如“鼹师(土豆 饰)走过千山万水”这样一个段落,我们通过AI生成一个背景视频Demo,再加上LED屏前的虚拟拍摄,实现了一个风格化的时空转换。
我们把思路提给导演,导演看了之后觉得这样设计确实更好。突破物理界限、打破原有情景喜剧拍摄的限制,这就是技术反哺创作的案例。



△ 《大王别慌张2》鼹师(左3)

反哺创作端、解放制作端,虚拟制作技术水平持续迭代,目标绝对不只是“降本增效”。


虚拟制作当然会越用越便宜,但节约成本永远不是创作的唯一目的。
能做出与众不同的、打动人心的、拓展想象力的、令观众惊艳的内容,才是关键。我们虚拟制作最核心的生命力其实就在这儿。


借助技术的力量,创作者的思维方式逐渐从“我们能拍什么”逐步转变为“我们想拍什么”,国产影视内容必将迎来全新变革。

03 AI赋能,虚拟制作的下一站在哪?

2019年,迪士尼科幻剧《曼达洛人》用虚拟制作实践狠狠震惊了一波全球影视圈。

这部《星球大战》衍生首部真人剧早在2009年就开始筹备,但庞大的特效量导致成本奇高,始终难以落地。

直到引入虚拟制作技术,据称过半场景都在LED屏前拍摄完成,不仅有效控制成本,完成效果也非常不错。播出后大受欢迎,第一季豆瓣评分9.2、IMDb评分8.7,系列化作品拿下多个奖项。


△ 《曼达洛人》虚拟拍摄现场

迪士尼追建多个虚拍影棚,华纳Netflix等立刻跟上。这阵风刮到国内,流媒体平台、影视基地等也于2021年起普遍搭建LED虚拟影棚,砸钱卷场地空间、卷屏幕大小,甚至打起价格战

朱梁坦言,他对此有些忧虑:


产业规模扩大当然是好事,有充足的产能供应才能增强创作者对虚拟制作的普遍认知。我们自己也会对标其他团队,学习人家的优点。
但我看到有些团队买一块屏就敢承接项目,连高品质的三维资产都没做过,就敢给客户过高的承诺,结果质量不过关,这会非常伤害创作者的积极性。
类似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少创作者跟我们反馈,“虚拍啊,我用过,非常差。”我们了解之后自然会觉得,何必呢。
就像当年卡梅隆费了很大精力做《泰坦尼克号》的2D转3D,结果很多公司粗制滥造也要盲目跟风。卡梅隆就非常生气,说好不容易做起来3D市场,就这么被“伪3D”给伤害了。


乱象也是一种提醒,他并不追求每个项目都要用虚拍,而是和团队强调客观评估虚拟制作在具体项目中的必要性,能做到“帮大忙且不添乱”才值得一用。


△ 2012年《泰坦尼克号》2D转3D耗资1800万美元,卡梅隆带300多名工程师耗时约60周完成

横向来看,爱奇艺虚拟制作团队拥有平台型资源优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更了解剧组创作需求,自研IQStage系统有多项专利做支撑,属于行业内走在前列的队伍。

但也必须承认,全球虚拟制作技术水平整体仍在进化中,实操中还是会出现数字资产移动卡顿、掉帧等问题,需要团队积累经验技巧在实拍中优化。

对于虚拟制作产业接下来的迭代与破界,朱梁给出了三个方向上的大胆预测:

第一,AI大模型的爆炸式发展,将显著提升虚拟制作效率

朱梁介绍,团队已经将AI深度融入工作流,比如文生图做概念设计、图生视频做预演等,都能辅助团队更快、更高质量地生成导演认可的虚拍设计方案,助推虚拟制作进入量产期

尤其在制作数字资产方面,AI辅助3DGS模型重建效率极高。像团队使用3DGS扫描的《狐妖小红娘》《大梦归离》《唐诡3》实景,原本可能需要100天手工三维建模,现在仅需1天就能完成。


△ 《狐妖小红娘月红篇》剧照

这些是显性提升,隐形提升还包括充分拓展了主创团队创意的发散性,“AI本质上改变了人和人之间的协同关系。”

第二,伴随技术门槛降低,虚拟制作将走向“分层化”

引入AI等技术革新降低了虚拟制作的准入门槛,今年6月,爱奇艺官宣将虚拟摄影旗舰棚的实拍价格下调至3.5万元/天(初始价格16万元/天)。

展望未来,朱梁认为虚拟拍摄将走向"分层化":重量级影视项目用大LED屏+高精度数字资产;微短剧、纪录片、直播等中小体量项目用"简易拍摄环境+AI转绘成片画面"


有高原自然有高峰,当虚拟拍摄不再只是“大制作”的专利,而是能服务短剧、微剧甚至短视频时,这个技术才算真正成熟。


第三,数字资产XR应用,智能交互是未来

从2021年《风起洛阳》将实景“不良井”三维扫描成数字资产起,爱奇艺虚拟制作团队就有意识进行影视作品中数字资产的保留、重建与衍生应用,比如《云之羽》的月宫、《大梦归离》的“观象台”等。

这次,是成就《唐朝诡事录》系列众多名场面的,成佛寺


△ 《唐诡3》成佛寺内景

团队正在把成佛寺数字资产纳入线下《唐诡3》全感剧场VR体验中,前作《唐诡2》全感剧场已经迎接了超20万玩家的“身临其境”

朱梁认为,VR、AR这种沉浸式智能交互媒介会是未来大趋势,随着技术进步,每个观众都能进入场景、自主选择,生成千人千面的故事。

那么,虚拟制作、数字资产这些现在看起来只是辅助拍摄降本增效的工具,就会成为未来《头号玩家》般数字世界的内容基石。


△ 《头号玩家》戴上头显,进入数字世界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明明是雷剧却无意间都成为了爆款,这6部剧可别说你一部都没看过
下一篇
央八明晚开播,商战剧《大生意人》,老戏骨云集,提前预定爆款

评论

评论已关闭

推荐阅读